朱美春-九游会网址多少

发布单位:人员机构编辑:发布日期:2019/09/23浏览量:4747

基本信息

姓名:朱美春

性别:

学位职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职务: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联系地址:上海市海思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201418

办公电话:021-57122438

电子信箱:zhumeichun@shnu.edu.cn


组合结构及钢结构抗火研究、节能环保混凝土

2000.092005.12  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水利学院 结构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1996.092000.07  烟台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

2023.09~至今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教授

2015.072016.07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10.092023.08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9.122013.06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博士后

2009.102010.08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讲师

2005.122009.09  中国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 讲师

学术兼职

第一届、第二届桥梁结构极端荷载与防护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三届土木结构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gmcsee2024)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协会分会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国际期刊《advances in bridge engineering》客座编辑

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审稿人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8510灌浆套筒连接装配式钢管地聚物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研究2023/01-2026/12在研,主持

[2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zr1446400钢管地聚物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 2022/04-2025/03,在研,主持

[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zr1427900,大跨度索结构拉索锚固系统抗火性能研究, 2018/06-2021/05,在研,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108265,钢结构焊缝连接节点火灾后受力性能研究,2012/01-2014/12,已结题,主持

[5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1zr1426400,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 2011/04-2014/03,已结题,主持

[6]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00480627,火灾后钢结构高强度螺栓外伸式端板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2010/09-2012/06,已结题,主持

[7]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2yz080,火灾后钢结构焊缝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2012/01-2014/12,已结题,主持

[8]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ssd10010,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2010.9-2012.8,已结题,主持

[9] 横向项目,大跨桥梁中拉索耐火性能研究,2019.4-2019.10,已结题,主持

[1] 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专项项目:零碳建筑高效隔热墙体研发与应用, 2018-2021, 第二参与人

[2] 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大跨度索结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2015-2018,抗火方向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51508331, 新型gfrp节能保温复合墙面板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研究, 2016/01-2018/12,已结题,第二次参与人

[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51508333,来流湍流对山区复杂地形风场的作用机理研究, 2016/01-2018/12,已结题,第三参与人

[5] 上海市科委重点支撑项目,13230503000,大跨复杂柔索结构索力监测技术开发,2013/07-2016/06,已结题,第参与人

[6] 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建设, dzl127, 结构工程,2012/01-2014/12,已结题,方向2负责人

2023年获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2022获第十一届全国抗火技术研讨会优秀会议论文一等奖

2021年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2020年获上海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

2019获《中国公路学报》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8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2015获上海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

2015获上海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

2014获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3获第十一届上海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1]  本科生课程:《structural design: reinforced concrete》、《结构设计》

[2]  研究生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人才培养

202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2023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2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2023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2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2020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2020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2019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201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7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2014年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 hang yang, mei-chun zhu*,fan-qin meng. behavior of hot-cast anchor sockets for prestressed cable structures under fire, structures, 2023,50:1-9 (通讯作者,sci收录)

  2.  fan-qin meng,mei-chun zhu*, g. charles clifton, kingsley u. ukanwa; james b.p. lim ; fire performance of edge and interior circular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1, 41(1): 115-122. (通讯作者,sci收录)

  3.  fan-qin meng, mei-chun zhu*, g. charles clifton, kingsley u. ukanwa, james b.p. lim. performance of square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subject to non-uniform fir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20, 166:105909. (通讯作者,sci收录)

  4.  fanqin meng, mei-chun zhu*, ben mou, baojie he. residual strength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srcfst) stub columns after exposure to iso-834 standard fi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9,19(03):850-866. (通讯作者,sci收录)

  5.  gang zhang, mei-chun zhu*, venkatesh kodur, guo-qiang li. behavior of welded connections 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7,130(3):88-95.(通讯作者,sci收录)

  6.  gang zhang, mei-chun zhu*, shuan-hai he,wei hou.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r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at hydration age, computers and concrete, 2017, 20(5):529-537.(通讯作者,sci收录)

  7. mei-chun zhu*, guo-qiang li. behavior of beam-to-column welded connections in steel structures after fire.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7, 210:551-556. (第一作者,ei收录)

  8.  guo-biao lou, mei-chun zhu*, ming li, chao zhang, guo-qiang l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lip-resistant bolted connections after fir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5,104(1):1-8.(通讯作者,sci收录)

  9. mei-chun zhu*, fan-qin meng, fire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columns – test on steel tube columns filled with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 fire. 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eurosteel 2014,napoli, italy2014.9.10-9.12.

  10. meichun zhu, jianxin liu*, qingxiang wa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s filled with steel-reinforced self-consolidating high-strength concrete under axial loa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 32(8): 2278-2286. (第一作者,sci收录)

  11.  wang qing-xiang, zhu mei-chun, wang hai-d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s filled with steel-reinforced self-consolidating high-strength concrete under axial load, 8th canmet/ac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concrete technology, montreal, canada, 2006.

  12. 朱美春*,孟凡钦,张海良,崔启.预应力拉索锚头抗火性能试验 中国公路学报 2020 33 (1): 111-119. (第一作者,ei收录)

  13. 崔启,朱美春*,张海良,何旭初.钢绞线锚固系统抗火性能试验研究.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9, 021(006):107-113. (通讯作者)

  14. 张岗,朱美春*,贺拴海,王翠娟.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破坏模式研究.中国公路学报, 2017, 30(2):77-85. (通讯作者,ei收录)

  15. 陈颖,朱美春*,程亮.梁柱全焊节点高温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7, 19(2):15-21. (通讯作者)

  16. 朱美春*,孟凡钦,何宝杰.型钢-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6,37(3):36-43. (第一作者,ei收录)

  17. 朱美春*,程亮,李国强,孟凡钦.钢结构侧面角焊缝高温后力学性能.建筑材料学报, 2016, 19(4):706-711. (第一作者,ei收录)

  18. 程亮,朱美春*,李国强.对接焊缝连接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15,32:298-303. (通讯作者,ei收录).

  19. 朱美春*,刘建新,冯秀峰.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1,44(7):55-63. (第一作者,ei收录)

  20. 朱美春*,王清湘,冯秀峰.轴心受压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6,39(6):35-41. (第一作者,ei收录)

  21. 冯秀峰,宋玉普,朱美春.随机变幅疲劳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9):32-38.ei收录)

  22. 王清湘,朱美春*,冯秀峰.型钢-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5,26(4):27-31. (通讯作者,ei收录)

  23. 朱美春*,王清湘,冯秀峰.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的神经网络模拟.计算力学学报,2006,23(3):353-356. (第一作者,ei收录)

  24. 朱美春*,王清湘,刘士润,朱耀国.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轴压长柱试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6):875-879. (第一作者,ei收录)


网站地图